首页 新闻资讯 “苹果的故事”可能是牛顿自己编造的丨《牛顿传》导读直播回放

“苹果的故事”可能是牛顿自己编造的丨《牛顿传》导读直播回放

更新:2023-05-31 13:47:37 阅读:331

以下根据“高山科学经典”第55期曹天元老师、万兆元老师、王哲然老师分享的《牛顿传》书籍导读内容整理而成。

点击图片,跳转视频号主页观看直播回放

导读部分内容剧透

1. 理查德·韦斯特福尔所写的 Never at Rest 是科学史上最“权威”的牛顿传统传记。而中文版《牛顿传》去掉了很多专业的内容,主要写的是牛顿的一生的经历,也保留了原著的精髓。以前牛顿的传记主要是“造神”,而这本书则是“破神”的开始,展示的是一个更为真实的牛顿。

2. 牛顿:柏拉图是我的朋友,亚里士多德是我的朋友,但我最好的朋友是真理。

3. 1665年可以说是牛顿的“奇迹年”,22岁的牛顿发现了切线与求面积之间的互逆运算关系,奠定了微积分(流数)的雏形;形成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初步概念,得出了“离心力”公式;猜想到圆轨道上的引力平方反比定律,但未能验证成功;探索了光的颜色理论,指出白光由多种色彩的光组成,每种颜色有不同的折射率。

4. 23岁时,牛顿已经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数学家,英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5. 牛顿开拓科学的历程就是一个“开挂”的过程,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6. 牛顿写作《原理》这本书时,哈雷告诉牛顿,胡克认为平方反比定律的想法是从他那里听来的,希望牛顿在前言部分提及一下胡克自己。结果牛顿大发雷霆,把大部分胡克的名字都从书里面删掉了。

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一本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书”,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科学整个科学体系的建立。哈雷帮忙掏腰包出版这本书之后,牛顿就彻底登上了“神”位。

8. 在《牛顿传》这本书中,作者认为“苹果的故事”其实很大可能是牛顿自己编造的。

9. 反对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牛顿是很认真的收集了许多资料证据,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这恰恰说明他是很有科学思维和科学头脑的人。

10. 牛顿一生中完全投入到科学和数学上的研究,可能也就只有六七年的时光。一旦谜上某个领域,牛顿就会完完全全地投入,研究清楚之后再将其抛之脑后。

11. 数学、音乐、下棋,这三大领域出神童的可能性最大。

1. 牛顿的童年确实多灾多难,对于这些苦难与牛顿成就的关系,我们应该说“尽管有这些苦难,牛顿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以牛顿了不起”,还是应该说“正是这些痛苦经历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不起的牛顿”?

2. 科学工作之外,牛顿还在青年时代与晚年专注于神学研究。据统计,他留学的神学手稿多达500万词左右,基本占其手稿的一半左右。对于牛顿而言,研究自然与研究圣经并不矛盾,两者都旨在更好地认识创造者。

3. 牛顿的很多学习方法和研究路数都是不可复制的。当然也有一些对我们来说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比如他一旦从事某件事,就会心无旁骛,全力以赴,甚至经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4. 牛顿还热衷炼金术研究,好在多亏数学的严谨训练,他并未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牛顿从事炼金术并不是为了获得金子,而是为了探寻自然的真理和奥秘。因为炼金术,牛顿的机械论哲学带上了一点隐秘性和有机性。

5. 如何看待牛顿的品德缺陷?苏格拉底曾说知识即德性。当时的人们期望牛顿是品德高尚很正常,因为他们认为牛顿是凡人中最接近神的构思的人。今天我们知道牛顿有优点也有不足,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这样的牛顿也不错。

1.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去理解理性科学和神学:科学的东西是有边界的,在这个边界之内,牛顿是可以尽最大可能去触达和理解。但是神学和炼金术是很神秘的,没有可重复、可理解的逻辑,所以牛顿才会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去研究。

2. 牛顿在科学研究上是一个非常执着和投入的人。

3. 牛顿有一种很独特的性格,那就是他的“叛逆”,他不愿意被任何标准束缚,喜欢去挑战很多既有的框架,而这也可能就是他能取得如此多成就的原因之一。

高山科学经典【共创群】

上一个:故意给 iPhone 降速,苹果再被索赔138亿! 下一个:科技巨头财报压轴戏上演!苹果业绩盘后揭晓,900亿美元回购计划有没有戏?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最新视频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