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WDC上正式发布Vision Pro之后,近日苹果公司申请注册多个“Vision Pro”“Apple Vision”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通讯服务、科学仪器等,当前商标状态多为申请中。
不过,苹果可能无法获得Vision Pro的商标。因为目前该商标的持有者是华为。
据了解,华为公司早在 2019 年 5 月 16 日就成功申请了 Vision Pro 的商标,该商标的专用权期限长达 10 年,为 2021 年 11 月 28 日至 2031 年 11 月 27 日。该商标属于国际分类 9,涵盖了液晶电视、头戴式虚拟现实装置、无线电设备等多种商品和服务项目,这意味着苹果在国内使用“Vision Pro”这个名字可能会涉嫌侵犯华为的商标权。
可以看到,Vision Pro的商标不仅在商标名上与苹果新品相同,而且其涵盖的产品类别和范围也包含了头显等类别。这意味着,未来苹果在国内使用“Vision Pro”这个名字销售该产品,可能会涉嫌侵犯华为的商标权。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华为之前申请了Vision Pro 的商标并非是恶意抢注。在当前华为的产品中,已经推出了两款与“Vision”相关的产品,分别是华为首款智能观影眼镜 Vision Glass,以及华为 Vision 智慧屏系列,而 Vision Pro 可能是华为为其智慧屏系列提前预留的一个名称。
一般来说,企业为了方便都会提前申请和注册一些跟自己产品名相近或者是衍生型号的商标。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抢注,另一方面也可以预留一些商标名,以备后续产品使用。
但也就是因为这样的惯例,导致了这次华为和苹果在商标名称上意外撞车。
目前看来,苹果后续如果要在中国大陆地区使用Vision Pro的名称销售这款头显产品,就只有两个方案:一是更名销售,另一个就是与华为达成商标转让协议,获得授权。
按照苹果之前的惯例,应该不会更名销售,这也是为了保证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命名统一性。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与华为达成商标转让协议。这也是苹果这些年来,应对商标被注册时候的解决办法。
以iPhone 为例,在iPhone发布之前,“iPhone”这款商标一直都是思科公司持有。1998年,一家名为 InfoGear 的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触摸屏家用电话,它称之为“iPhone”。思科后来收购了 InfoGear 以及 iPhone 商标。虽然思科2001 年停止发布名为 iPhone 的产品,但它还是保留了该商标。
据透露,从2001年开始,苹果几乎每年都会向思科提出请求,要求对方转让iPhone 的商标。乔布斯本人当年甚至在情人节当天的晚餐时间,给思科当时负责此事的高管 Charles Giancarlo (吉安卡罗) 打电话,聊转让iPhone商标的事宜。
2007 年 2 月 21 日:Apple 与 Cisco 就 iPhone 商标达成协议,Cisco 合法拥有该商标,但 Apple 希望使用。根据协议,两家公司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上使用 iPhone 商标。两家公司还驳回了针对彼此的未决诉讼,并同意“探索安全、消费者和企业通信领域的互操作性机会”。
在中国境内,iPhone 的商标也经历了一番波折。
新通天地公司在2007年9月29日向商标局提出注册“IPHONE”商标申请,申请在国际分类第18类仿皮、牛皮、钱包、小皮夹、皮制绳索等商品上使用。商标局发布初审公告后,苹果公司提出了异议,认为其“IPHONE”商标在第9类移动电话机商品上已经取得极高的知名度和显著性,理应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在此之前的2002年10月18日,苹果公司已经向商标局申请注册“IPHONE”商标,核定使用在国际分类第9类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商品上。
最后经过多轮裁定之后的结果,新通天地公司可以在皮具等品类上使用iPhone等商标。苹果所拥有的“IPHONE”商标,只能在其注册时的核定使用范围——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等商品上,即国际分类第9类内使用。
除了“iPhone”之外,苹果也获取了一些相近似的商标。
另外大约是在2002年前后,中国本土的汉王公司开始研发智能固话产品,推出了“e-phone”和“i-phone”等产品,并且在2004年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注册的商品种类包括移动电话。
2009年,苹果公司提出了购买汉王公司的“i-phone”商标,双方达成“i-phone”商标转让协议。苹果公司将分六期向公司支付总对价款项800万美元。随后,2009年10月起,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在中国大陆正式销售。
从这些案例也可以看出,苹果后续大概率会在Vision Pro的商标转让问题上与华为进行谈判或者博弈。关键就在于,华为是否会同意商标的转让。另外,同意转让之后苹果可能也会支付巨额的转让费,才能够获得Vision Pro的商标。
鉴于目前Vision Pro的上市还有一段时间,两家或许已经在相关的问题上进行接触讨论了。就是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一旦有消息公布,或许又是一个爆炸性的行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