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苹果方面在WWDC23上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MR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其配备了双4K屏幕、采用的是双芯片设计,可支持眼球及手部追踪,售价则为3499美元、约合人民币2.49万元,预计将于2024年年初首先在美国市场开售。
随着苹果方面公布了Vision Pro的售价后,很快就引发了外界的热议,甚至有许多观点表示无法接受这样的定价。但很快就有海外媒体对Vision Pro的元器件进行了,并得到了这款产品的成本。
根统计,Vision Pro包含代工费用在内的成本为1509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0757元。其中,双4K屏幕由于特殊定制的原因,成本高达700美元,双芯片(M2和R2) 成本为180美元,代工组装成本为130美元,结构件成本则是120美元。仅按核心硬件及代工成本来计算,只占据最终售价的43%,因此这也成为了批评其售价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决定一款产品最终价格的,显然并非只有简单的硬件以及代工成本叠加,庞大的研发开支同样也需要一并计算在内。自2013年开始,苹果方面便通过一系列收购完成了在MR领域的布局。有消息显示,这些收购的花费共计超过了150亿美元,其中还包括各类相关专利的收购费用。
而这些收购,则包括通过制造Kinect动感捕捉摄像头的以色列公司PrimeSense,以及打造AR设备镜头的美国公司Akonia Holographics,使得苹果具备了打造MR设备硬件的能力。而通过收购脸部视觉识别公司FaceShift、开发增强现实应用软件的德国AR公司Metaio、能够增强数字照片中景深效果的以色列公司LinX,以及3D绘图公司IKinema,则让其具备了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
除此之外,苹果方面显然还需要MR领域的相关人才,据悉其还挖来了诸如亚马逊、Meta、Oculus、Hololens、Google等公司这一方面的相关人员,涵盖外观设计、音效、3D图像,以及视频等多个方面。而这些人才的引进,显然不会无需付出代价。
如果将这些费用算作Vision Pro的成本,并分摊到售价中,大概率当前3499美元的价格还要再猛增一截,甚至翻倍都有可能。近日有消息源透露,Vision Pro的原订单可能有近300万台,但随后苹果方面将预期销售目标定为了30万台,临近发布时这个目标再次被降低到15万台。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订单数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成本,但“砍单”数量如果真的这么巨大,那么也就意味着Vision Pro能维持这样的价格已经实属不易。
结合目前MR市场刚刚起步的态势,我们不难得到一个推论,那就是苹果方面可能无意通过首款产品Vision Pro来盈利,因此至少从成本和售价方面来计算,利润空间似乎并不大。
那么在不怎么挣钱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推出Vision Pro呢?不出意外的话,苹果极有可能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即通过抢先推出相关硬件,使得开发者能够借助现有的、诸如SwiftUI、RealityKit、ARKit套件等工具,来构建适Vision Pro的AR或VR应用。
事实上,这可能也是在发布Vision Pro时,苹果方面重点提及visionOS的关键因素。通过打造完整的生态圈,其将能够在MR领域取得先发优势,并借助开发者的力量拉开与竞争对手的距离,并持续保持主导地位。而这一做法,此前在iPhone、Mac等产品线上,苹果就已多次验证过了。
目前有观点认为,苹果方面应该尽快为Vision Pro推出更为亲民的版本。并有爆料称,其或将采用规格较低的屏幕、取消空间音频、3D摄像头,以及换用廉价的机身等,预计售价可能会降低数百美元。甚至消息源还煞有介事的表示,这款平价版本可能会被命名为“Vision”或“Vision One”,预计将在2025年上市。
然而这一爆料或许遗忘了一件事,那就是苹果一直以来都不是以价格作为产品的主要竞争力。其中以iPhone SE为例,虽然其在iPhone系列中被定义为入门级机型,但其售价放在整个手机行业却是当之无愧的中高端产品。
并且iPhone SE推出的初衷,并不是以更低的价格来吸引用户,而是用年轻化的产品来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当然,虽然价格通常也是影响用户选择的因素之一,但在iPhone SE上可能缺并非主要原因。事实上,并非每一代iPhone SE的市场表现,都能达到苹果的预期。
因此在有iPhone SE作为参考的前提下,Vision Pro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带来所谓的平价版本。尤其是Vision Pro所具备的几项功能,可能是苹果坚持不妥协的关键,例如眼球及手势追踪、显示用户眼部的EyeSight功能,甚至可能还包括了双4K屏幕。
因此被苹果成为空间计算设备的“Vision”系列,虽然后续几乎一定会迎来完整的产品线布局,但在现有的Vision Pro没能构建出完整的生态圈之前,不太可能有太多的产品出现。这与iPad系列先有iPad和iPad Air,最后才有iPad Pro也刚好相反。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